姜维北伐

姜维北伐

第1次北伐

编辑

240年,姜维出兵陇西,魏军郭淮遂进军,追至强中。姜维撤退后,郭淮讨羌迷当等,并把这些部族迁徙到关中地区。[1]

第2次北伐

编辑

247年,雍州、凉州的羌、胡族人背叛魏国投降蜀汉,蜀汉卫将军姜维领兵出陇右来接应他们,与雍州刺史郭淮、讨蜀护军夏侯霸在洮西展开战斗。[2][3]胡人首领白虎文、治无戴等人率领部落投降了姜维,姜维把他们迁徙到蜀国境内。郭淮向羌胡余党进攻,全部平定了叛乱。[2]郭淮进讨羌人,斩饿何、烧戈,降服者万余落。[1]

第3次北伐

编辑

248年,姜维出兵石营,从强川,乃西迎(凉州名胡)治无戴,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,招降被魏军击败的羌人。淮欲分兵取之。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,化以据险,分军两持,兵势转弱,进不制维,退不拔化,非计也,不如合而俱西,及胡、蜀未接,绝其内外,此伐交之兵也(破坏敌方与敌方的联合)。淮曰:“今往取化,出贼不意,维必狼顾。比维自致,足以定化,且使维疲于奔命。兵不远西,而胡交自离,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。”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遝中,淮自率诸军就攻化等。维果驰还救化,皆如淮计。[1]

第4次北伐

编辑

参见:曲城之战

249年一月,魏国发生政变(高平陵之变),大将军曹爽一族被诛杀,魏国右将军夏侯霸为避祸赴蜀归降后主刘禅。秋天,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。初,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,使牙门将句安、李歆等守之,聚羌胡质任等寇偪诸郡。征西将军郭淮与陈泰谋所以御之,泰曰:“麹城虽固,去蜀险远,当须运粮。羌夷患维劳役,必未肯附。今围而取之,可不血刃而拔其城;虽其有救,山道阻险,非行兵之地也。”淮从泰计,使泰率讨蜀护军徐质、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之,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。安等挑战,不许,将士困窘,分粮聚雪以稽日月。维果来救,出自牛头山,与泰相对。泰曰:“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。今绝牛头,维无反道,则我之禽也。”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,遣使白淮,欲自南渡白水,循水而东,使淮趣牛头,截其还路,可并取维,不惟安等而已。淮善其策,进率诸军军洮水。维惧,遁走,安等孤县,遂皆降。[4]

第5、6次北伐

编辑

250年,姜维复出西平,由于粮草不继,不克而还。[4]

253年,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,经董亭,围南安,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,汉军粮草用尽,姜维无奈退兵回汉中。[5]

第7、8次北伐

编辑

254年,姜维出陇西狄道,狄道守将李简举城降汉。进围襄武,与魏将徐质交锋,斩首破敌,魏军败退。姜维大胜后将河关、狄道、临洮三个县的居民迁往蜀地居住,姜维在取得了民力资源之后退兵。[5]

参见:狄道之战

255年,姜维出兵奇袭狄道,于洮西大破王经,经众死者数万人,这是姜维数次北伐中最大的战果。王经退保狄道城,姜维围之。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,汉军粮草用尽,姜维退兵,驻守在钟提。[5]

第9次北伐

编辑

参见:段谷之战

256年,姜维再次出兵,因汉将胡济没能会合,故魏将邓艾在段谷击败姜维,蜀汉军队死伤惨重,将士多对姜维有所怨恨,姜维赶紧退兵回汉中。姜维为负败战之责上表自贬为后将军,但仍行使大将军权力。[5]

第10次北伐

编辑

257年,正逢魏国诸葛诞发起叛乱,姜维趁机出兵秦川,魏军坚守不战。隔年(258年)诸葛诞兵败被杀,姜维退兵汉中,重新复任为大将军。[5]

第11次北伐

编辑

262年,姜维再次出兵,与魏将邓艾战于侯和,被邓艾所击败,然后还住沓中屯军,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。此时宦官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,姜维因厌恶黄皓掌权,多次向后主刘禅请求诛杀黄皓,但后主刘禅没有接受也不理会,姜维察觉后主已不信任他,此举可能只让黄皓有陷害自己的机会,为了避祸便带领直属主力军前往沓中,以防守边关为由,在沓中屯田御敌,兼避开黄皓势力的侵害。

🌈 相关推荐